国徽高悬、石阶绵延,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在烈日下庄严屹立。视线掠过一摞摞资料文书、穿过一个个忙碌工作的身影,我们见到了正在办公桌前伏案工作的肖彬。忆起与法学的初结缘,师姐笑称自己对法律可谓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学成为高考报名的热门专业。怀揣着对法学的向往之心,肖彬选择了太阳集团欢迎您经济法学专业,自此与山大结下不解之缘。忆及山大求学时光,令她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博学又和蔼的老师们:从日本山口大学访学归来的徐显明老师,风华正茂,风度翩翩,讲课引人入胜,他的讲座总是要事先抢座位;担任89级辅导员的肖金明老师,在生活上给予同学们无微不至的照拂,在思想上帮助同学们树立积极向上的态度,经常与同学们畅谈人生理想;民法课刘保玉老师、民诉法课王丽萍老师等等,常常与大家在课堂内外探讨学术问题。即使是毕业后,肖彬也常就审判实务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向各位老师请教,从中汲取“精神食粮”。
大四时在淄川区人民法院的实习经历,使肖彬第一次真正接触到实务审判工作,就此坚定了成为一名人民法官的决心。怀着守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信仰,肖彬毕业后来到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经济审判庭,自此开始数十年法官生涯。“法律是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专业”,在省法院工作五年后,肖彬深觉自己法律素养的不足,于是便选择重回山大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在导师王丽萍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肖彬在民商法领域继续刻苦钻研,补足了法律体系的短板,实现了理论知识的积累与沉淀。
2001年,硕士毕业的肖彬全身心投入商事审判工作中。同年,省法院为建立统一大民事审判格局进行机关机构改革,撤销经济庭,设立民事审判第二庭负责合同、证券、票据、破产等商事纠纷案件。从经济庭到民二庭,名称在变,职能在变,但肖彬坚守商事审判二十余年的初心一直未变。“商事审判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肖彬表示,商事审判与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密切相关,是管理调节经济秩序、保障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自改革开放以来,商事审判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创建和谐社会方面发挥着日益举足轻重的作用。面对不断涌现的复杂、疑难、新型案件,肖彬以现有法律为基础不断探索商事审判新模式,妥善处理多起全省乃至全国性重大影响案件。
“新案件亟需新思维。”其中,山东首例“保兑仓”案便是新类型案件的典型代表。“保兑仓”为银行向卖方及买方提供的一种新型融资金融服务,其以银行信用为载体,以银行承兑汇票为结算工具,由银行控制货权,而卖方受托保管货物并对承兑汇票保证金以外金额进行货物回购。某银行济南分行、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保兑仓业务三方合作协议》。协议履行过程中,乙公司未按协议约定将剩余承兑汇票款项退回该银行,而是自行将等值货物交付甲公司。因现有法律并未对保兑仓这一新型融资方式加以规定,肖彬和民二庭审判团队数次展开研究讨论,经综合考量后认定其构成违约,判决乙公司对甲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还款责任。此判决起到良好示范效应,充分体现省法院在支持新类型融资方式、规范融资市场发展方面的职能作用,并得到最高人民法院认可。
在纷繁复杂的商事审判案件中,肖彬将目光集中于破产领域。作为山东省法学会破产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破产法研究中心研究员,她在破产领域不断探索,孜孜以求。针对山东省破产企业“个头大”、背景复杂的特点,省法院民二庭加强对各级法院破产案件的监督,统一尺度,通过审判活动使企业轻装前进,实现了从濒临破产到快速发展的历史转变。“如今破产对企业而言更是一种保护,一种盘活”,司法重整已被公认为是挽救困境企业最全面、最有效的法律制度。如淄博某集团作为全国百家大纺织企业之一,复杂的历史背景、沉重的债务包袱使得其破产重整之路尤为困难。在破产清算过程中,淄博中院始终坚持以“避免贬值、确保保值、力求增值”为目标,通过人员、设备转换,顺利完成我国牛仔布及服装行业首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这一科技创新平台的平移,使公司生产管理及运营逐步进入良性发展轨道。多年来,本着“救活”的原则目标,山东省各级法院汇聚全部力量、资源,帮扶困境公司完成“瘦身、切割”,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以实现资源有效配置,释放社会资源,为服务保障新旧动能转换做出突出贡献。
除承办具体业务之外,肖彬还负责全省各级法院商事审判的综合指导工作。多年来,针对商事审判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她多次组织调研活动,涉及破产、企业改制、金融纠纷、公司诉讼、不良资产处置等众多领域,形成大量调研报告、理论书籍和学术论文,力求促成实现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三个统一。此外,省法院先后制定多份指导性意见,为全省法院商事审判准确适用法律、统一裁判标准提供了重要的审判指导。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告别商事审判,2020年,肖彬来到省法院研究室。“在研究室工作,站位更高,视野更开阔,责任也更重”,谈及工作上的转变,肖彬讲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再去解决问题,便是研究室的意义所在”。调入研究室工作以来,她迅速转型,从个案审判转为审判调研,新的工作为她打开从另一种视角看审判的门、换种方式干事业的窗。她以笔为器,大力开展审判理论研究,参与起草重要的综合性文件;参与调研,总结推广山东三级法院典型经验;积极参与司法改革的推进工作,助力各项改革事项落地落实;构建平台,通过学术讨论会、法官沙龙、“法企面对面”等形式广泛听取法官、检察官及社会各界意见,掌握收集第一手资料,敏锐分析、抓取共性问题,找寻规律,制定研究策略。“搞研究最忌讳的就是脱离实践”,在工作过程中肖彬牢牢树立“实践意识”,多选取实务中有争议的主题进行研究,采用司法案例的实证研究方法,遵循从实践上升到理论,再以理论指导实践的研究进路,在省法院综合研究工作中不断发光发热。
“法官是法律专业最对口的职业选择,在大量的审判实践中能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积累经验,快速成长。”访谈的最后,肖彬表示,“法官能够在个案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定分止争”。作为法律帝国的“王侯”,法官这一职业崇高又神圣,但这份神圣中有太多平凡和艰难,最后才能凝聚为不凡。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人民法院各项审判工作东风正劲,希望法科学子们能够加入到人民法院审判工作中来,履行公正司法、司法为民的使命,守望法治的田野,为中国法治建设、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谐社会创建献心献力。
[人物名片] 肖彬,suncitygroup太阳集团1989级本科生、1998级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在读,2002年取得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法学硕士。现任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三级高级法官,曾任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副庭长,兼任中国人民大学破产法研究中心研究员、山东省法学会企业破产与重组研究会副会长。先后被授予山东省首届审判业务专家、山东省法学法律研究领军人物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