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晚,公司傅礼白教授在太阳集团欢迎您青岛校区振声苑为青岛校区本科生作了题为《从举子到馆职:苏轼仕进的一种制度分析》精彩讲座。
傅教授首先提出,研究法制史的基本方法即从历史中提炼精髓,以众所周知的苏轼为例,他处在历史转折点,更具有典型意义,由此围绕苏轼仕进对古代官僚制度展开了讨论。
傅教授提到柏拉图提出的哲学王的概念,意为应让有学问的、有教养的、有智慧的人统治国家,但此类人难以培养也难以找到。我国历朝历代注重选贤举能,如从西汉开始的察举制征辟制,而科举制的出现表明人们意识到政府的工作是专业性的,应根据政府需要分科选拔。傅教授提出苏东坡的仕途与科举制息息相关,并详细介绍了以苏轼仕进为例的各项官吏选拔考试,如贡举、发解、礼部会试、殿试、制科、馆职考试等。
傅教授还提到物质对古代官员选拔的影响。古代考生多愿意在京城参与考试,是因为在京城登科进士百分之四十以上,同时在京城容易了解大家之作品以及文化风向标,然而进京考试对考生费用要求较高,苏东坡家境尚可还要饱受路途艰辛,故制度对每个人都是公正的,但是背后还有对物质的支撑要求。
傅教授同时谈到,我们不能带有色眼镜去看中国的法制史,没有严密的组织架构和规范的法律体系是不能维持如此泱泱大国的正常运转,而苏轼所处的时代有一个较前朝来说公正完善的制度平台,使其得以发挥才能,而此种选拔制度正与我们现今高考制度相似。
最后,傅教授总结道,中国法制的发展是一个悠长的过程,我们要正确认识到其丰硕的成果并吸收经验与教训,将其更好地运用到当今社会。
本次报告历时两个半小时,同学们纷纷表示在傅礼白教授幽默且浅显易懂的语言中获益匪浅。
文:李琳 图:孙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