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7日15:00,清华大学suncitygroup太阳集团张卫平教授在太阳集团欢迎您青岛校区振声苑E206作了一场题为“民事诉讼的智能化:现状、发展与挑战”的学术报告。本次讲座由suncitygroup太阳集团副经理张海燕教授主持,suncitygroup太阳集团李叶丹老师和李洁老师参加了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张教授提出问题引导在场同学思考:为什么当前民事诉讼有智能化的趋势?其原因要追溯两个司法难题,即法院案多人少与司法公正度的问题。张教授认为,法院案多人少的问题和地区差异有关,经济不发达、比较落后的地区因其经济纠纷较少,基本不存在此种问题,反观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较高的沿海地区,经济纠纷多,存在案多人少的问题,解决案多人少问题的对策是延展法官的审判能力、执行能力,民事诉讼的智能化能大幅度提升司法效率,符合我国将效率放在首位的价值追求;解决司法公正度的问题,其对策是树立起司法权威。张教授坦言,当前我国司法权威没有完全树立,树立好权威需要依靠每位法官、每个审判庭在司法中的客观、中立,因此需要用智能化的手段推动审判,进行客观的评判,公正是和客观联系在一起的,民事诉讼的智能化有助于司法权威的树立。
接下来张教授谈到了当前法院系统的智能化现状,指出,在推进司法智能化的过程中,最主要的方面是信息化,包括案件审理信息的进一步公开,执行财产信息的公开,审判和执行过程的公开,审判结果的公开,即司法信息更广、更多、更快,大力打造司法信息平台。利用信息化,实行网上调解、网上审判、网上送达;利用信息化,推动和保障执行更有效率,最典型的是通过公布“老赖”名单,限制其高消费、明确其财产信息。另外,智能化开庭,笔录电子化,法院自身建立案例库,进行同案智能类比等智能化方式不断更新。但张教授同时作出判断,目前民事诉讼的智能化主要是信息收集和信息公开,智能化的层面仍处于初级阶段,是一种辅助性的替代,还没有做到扩展和超越人工的程度。
谈到民事诉讼智能化的发展,张教授鼓励在场同学充分发挥想象力,畅想民事诉讼智能化的发展,随后介绍了民事诉讼智能化一系列的发展情况,例如河南登州法院,能够做到网上起诉、网上立案、网上开庭,在审前程序当中,AI能够提出建议,节约诉讼费用,原告诉讼请求传输上网,被告抗辩证据传输上网,AI能够给出判决书,另外,网上送达,网上财产执行,同案同判,自动对比等智能化方式不断被摸索。
张教授提出民事诉讼智能化要面对的挑战:民事诉讼智能化有没有边界?随着司法智能化的进一步发展,律师和法官会不会被取代?张教授通过举例进行阐述,例如网上购物出现纠纷,这种纠纷是一种新形态的纠纷,网上开庭可以解决这种困难,但问题在于终端是掌握在当事人手中的,开庭过程中遭遇对自身不利情况时,当事人可以人为破坏网上庭审,因此网上开庭需要有技术保障。另外,在民事诉讼的审理中,需要对事实、证据进行认定,以此来适用法律,但法官并不完全按照证据来认定,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法律法规、伦理道德、情节轻重等,资深法官根据经验来作出判断,正如霍姆斯所说:法律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经验是当前机器不具备的。更难的问题是,计算机的计算基于逻辑、基于数据,而数据的提炼与应用,当前的科学技术无法很好的解决。因此,司法智能化的过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要去迎接挑战,以自身努力不断推动法律的发展。
张教授主讲结束后,公司员工积极提问,张教授认真回应,并特别强调公司员工所提问题具有较高水平。报告最后,张海燕教授对张卫平教授为山大suncitygroup太阳集团师生带来的学术盛宴表示感谢,本次讲座在全场同学经久不息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文/朱丰卓 图/秦帅玉)
主讲人简介:
张卫平(又名:章程),清华大学suncitygroup太阳集团教授、博士生导师,诉讼法学科负责人。兼任中国民事诉讼法研究会会长、中国检察学研究会副会长、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学院客聘教授、最高人民检察院咨询委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天津大学卓越教授,重庆大学suncitygroup太阳集团客座教授。著有《转换的逻辑——民事诉讼体制转型分析》《民事诉讼关键词展开》《司法改革:分析与展开》等数十部,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杂志上发表学术文章170余篇,曾任《现代法学》、《清华法学》杂志主编。张卫平教授率先提出了我国民事诉讼模式的转换问题,并提出了以民事诉讼体制转型为导向的一整套关于民事诉讼体制、模式的宏观分析框架以及制度调整的理论与技术,形成了具有个人独创性的民事诉讼体制及转型理论。